栏目:留学生落户    人气:0    日期:2023-02-23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落户咨询二维码  

官宣!上海放大招抢人!世界前50院校留学生可直接落户

(官宣!上海放大招抢人!世界前50院校留学生可直接落户)

  上海近日发布新规,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全职到上海工作可直接申办落户。

  在人才争夺战中,上海用送户口的方式,来吸引高端人才。众所周知,上海户口有多“金贵”。只给世界TOP50院校留学生送户口,凸显了上海的城市自信,也再次证明了“知识就是力量”。

  之前,上海曾针对非本市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出台评分办法,共有6所国内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的4所双一流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应届博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及中科院上海各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亦可直接落户。

  本次出台的新规中,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院校的,全职到上海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近年来,各地政府为吸引人才,高频出台系列人才优惠新政,人才资源争夺十分激烈。各地门槛各不相同,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只抢高端人才,二线城市只能退而求其次。一些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城市已经谈不上争抢人才,只要能抢到人就好。

  武汉最新规定,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年龄不满45周岁(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的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在市内落户,其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同时推出升级住房安居政策等,吸引人才。

  大连干脆宣布全面放开落户条件。其中在与学历相关的条款中规定,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本人、配偶和子女可在本市落户。获得大连户口的门槛几乎降至零。

  在限购政策没有完全解除之前,本市户口是取得购房资格最直接的凭证。一线城市房产价值最高,限购政策最严格,仅在与购房资格挂钩这一点上,其户口价值就远非二三线城市能比。

  全国只有一个上海。能够拥有本地户口,是成千上万在上海就业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的梦想。获得上海户口有多条途径,最直接也最让人艳羡的就是读名校。书中自有黄金屋。

  上海本轮疫情期间,“落户潮”悄然掀起。上海对于人才的争夺,当然不只局限于名校毕业。根据最新的落户政策,还有几类人员可直接落户,其门槛都相当高。要么是能够吸引投资、创造价值的创业人才,要么是高级管理或科技人才,要么是拥有较多财富、纳税较多的企业家。

  筑巢引凤。在人才争夺战中,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仅凭一个户口,就让绝大多数城市都望尘莫及。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随迁入户今起可网上申办 深圳随迁入户办理流程、条件
导语:随迁入户今起可网上申办,市民只需在“深圳公安”微信公众号完成“刷脸”实名认证,便能办理。据悉,年内所有150余项公安业务或将全部接入网络平台。深圳警方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即日起,3项户籍随.........
钟南山谈深圳医疗人才引进:“引才诚可贵,用才价更高”
“2018聚焦健康人居室内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6月22日在南山举行。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侯立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戴自祝发表演讲,一致认为室内污染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建议空气质量.........
2021深圳入户将面临的四大现实
深圳入户政策收紧是大势所趋,板上钉钉的事情。那么2021年入户深圳的新变化将会让那些想要入户的人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接下来小编就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一、年龄大者难入户入户深圳,无论是哪种方案,哪种方式.........
2022年通俗易懂的分析深圳入户政策
很多人为小孩的学位入户焦头烂额,现在让我深入浅出的分享一下现在入户几种方式。保证大家看完。知道自己怎样才能最省钱,最快速的入户,政策多了解总有好处。深圳入户有两个部门可以申请:人保局和公安局一、人.........
交了这么多年社保,退休后能领多少退休金?
最近有个朋友问起社保养老金,当时没有逻辑清晰的回答他的问题;决定查资料,整理成文章分享给他,以及其它关心自己退休养老金的朋友。社保养老保险有3种: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养老保险。职.........
深圳社保 3大规定 关系到养老金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好多外地的人都会在深圳挥洒汗水,但是却不能扎根。无法办理深户的非深户人员占绝大多数。好多非深户在深圳干了几十年,但是却没有买几年深圳社保。到快退休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可以通过社保去.........